什麼叫中國菜籃子工程?
看不見的重大工程——「菜籃子」工程
中國北京菜市場改造後成為社區超市
「菜籃子工程」(英語:vegetable basket program)所指的菜籃子的內容絕不僅僅是指蔬菜,而是指整個副食品,更多的還是指肉、禽、蛋、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為緩解國內副食品供應偏緊的矛盾,於1988年提出的一項戰略性措施。通過發展生產,調整副食品供給結構,引導消費,逐步實現肉食品消費多樣化,增加雜糧、高蛋白的禽、蛋、奶、魚的供給比重;在保證大路菜供應的基礎上增加細菜供給。
中國供港蔬菜基地;位於河南許昌
但凡認定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需要審核所屬生產基地符合相關條件,以及符合在生產方面的優勢和特色,以及由所屬農業農村局頒授證書,為周邊地區市民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
完成情況
1994年,「菜籃子工程」已處在由過去以生產基地建設為主轉入生產基地與市場體系建設並舉的新階段。同年年底,全國肉類總產量達4499.3萬噸,禽蛋1479萬噸,水產品總產量達2146.4萬噸,水果總產量達3499.1萬噸,蔬菜面積達1.34萬畝。全國有27個省市初步建立了主要副食品的地方儲備。重點解決了市場供應短缺問題。
1987年至1997年菜籃子工程成果統計表
1999年,全國第十二次菜籃子工程產銷體制改革經驗交流會議正式提出,國內菜籃子的供求形勢從長期短缺轉向基本平衡。人們不再是種甚麼賣甚麼、有甚麼吃甚麼,而變成了要甚麼有甚麼、吃甚麼買甚麼,菜籃子工程全面轉向質量發展階段。
此後,農業部在全國實施了重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和保證農產品消費安全的「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強「菜籃子」衞生質量安全檢測體系,新世紀的頭十年也成為無公害農產品時期。
為了解決伴隨城鎮化進程加快而來的城市「菜籃子」產品自給能力下降以及產業發展規模化程度不高等問題,農業部2012年發佈《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指導規劃》,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通過強化生產、流通、質量、調控等能力建設,實現「菜籃子」工程可持續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的目標。到2015年,「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基本建立,主要「菜籃子」產品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
中國農業部實施蔬菜葉發展的規劃
菜籃子工程建設,將副食品產供銷作為一個整體,從政策、技術、資金等方面統一規劃,通過生產、流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大提高了副食品的供給能力,並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之所以被叫做「菜籃子」工程,皆因它是一個涉及多產業、多部門、多環節的系統工程。「菜籃子」全產業鏈除源頭的生產基地外,還包括批發市場、檢測體系、物流配送以及終端網點等多個方面。
之所以叫做「菜籃子」工程,皆因它是一個涉及多產業、多部門、多環節的系統工程。
為了保障農產品運輸,國家給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新鮮蔬菜、水果、水產品、禽畜及其肉類產品,中國各地開通了一條綠色通道——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簡稱「綠通」。在收費站設立專用通道,對整車合法運輸鮮活農產品車輛給予「不扣車、不卸載、不罰款」和減免通行費的優惠政策。2010年12月起,綠色通道擴大到全國所有收費公路,減免品種進一步增加。
然而,由於鮮活農產品易腐爛變質、難運輸和受天氣等外力因素影響大等特點,雖然「菜籃子」已不再短缺,部分商品價格仍時常經歷「過山車」,農民「賣菜難」和居民「買菜貴」等問題也時常發生。同時,應對城鄉居民對農產品營養、安全的要求不斷提高,中國逐漸強化產銷對接、健全技術服務體系並利用現代物流和信息化推進市場體系建設,都對「菜籃子」工程提出了新的挑戰。
檢測員正在對即將上市的農產品進行安全檢測
伴隨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各大超市網購、HKTVmall、京東、蘇寧、阿里巴巴等網絡電商近年來紛紛開啟了生鮮配送服務,滿足現代生活的需要,令消費者的「菜籃子」更加豐富和新鮮。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超市蔬菜部、蔬菜統營處優質蔬菜部以及以《餸您健康》為代表的「新零售」網購的湧現,不僅契合了消費升級下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追求,也破解了「菜籃子工程」最後一公里的難題,大大便利了市民的生活。此外,網購平台開設特色農產品專區促進優質農產品銷售對接以及網絡直播的興起,都為銷售開闢了新的渠道。
餸您健康是本地一個有特色的網上買餸平台,與超過30個本地農場及進口商合作,提供超過1,500種貨品,包括蔬果、肉類、海鮮水產、家禽雞蛋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