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林昌記產品由於工場搬遷,將暫停供應,直至另行通告

介紹朋友幫襯我們,新用戶享 $200 迎新獎賞,推薦人都有$200!分享連結給朋友,馬上獲得獎賞。

AlipayHK網購優惠部落每日高達$100禮券! 網上消費只限特約商戶,詳情點擊

常用有機堆肥肥料

有機種植


現今農業生產為了用最短時間取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在生產過程往往會轉趨機械化並採用大量化學肥料及農藥,當中於生產化學肥料及農藥均造成龐大的生態足印, 而密集生產及化學品均會損害自然生態系統,同時直接危害農夫、消費者及野生生物的健康。

有機種植著重自然資源循環再生,棄用化學農藥或化學肥料等石油副產品,以順應天然的農耕方法保養水土及生產健康的作物,配合自然韻律為本,不但減省不必要的資源消耗及廢物排放,更維護自然系統的再生能力。

有機耕種是一種符合自然環境的耕種方法,種植出多元化的農作物,並與大自然的生物和諧並存:

  • 不使用化學農藥食物、化學肥料
  • 種植安排按照自然節令及環境
  • 保養泥土長遠生產力
  • 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 減低能源消耗

什麼叫堆肥?


堆肥就是模仿大自然的循環,將本來稱為垃圾而又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如落葉、枯草、動物的屍體和排泄物等)堆放在一起,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讓各類動物及微生物以較高的速度把它們分解。過程中,被分解的有機物質會釋放出熱量、二氧化碳。最後轉化為深啡色、帶泥土氣味並含有高養分的腐殖質,稱為「堆肥」。


為什麼需要堆肥?


為廚餘垃圾循環利用

什麼是廚餘?

香港的廚餘佔香港1/3垃圾量

在2011年(即基礎年),香港人每天共丟棄約3,600公噸廚餘,其中三分之二來自家居(約2,500公噸),三分之一來自與食品相關的工商業源頭(約1,100公噸)。

  1. 腐爛的生果及蔬菜
  2. 魚類及家禽的器官和腸臟、肉類切屑及殘餘物
  3. 生果及蔬菜的皮、核、種子和配菜
  4. 肉類、魚類、貝殼、骨頭
  5. 食物脂肪、醬料、佐料
  6. 湯漿、中葯漿
  7. 蛋殼、芝士、雪糕、乳酪
  8. 茶葉、茶包、咖啡渣
  9. 麵包、蛋糕、餅乾、甜品、果醬
  10. 所有穀物,例如飯、麵和燕麥
  11. 從碟上刮走的食物及吃剩的熟食
  12. 吃剩的生/熟燒烤食物
  13. 過了食用期的食物
  14. 寵物食品

     

目前,香港大部分廚餘會連同其他都市固體廢物一起被棄置於堆填區。在2022年,每天約有11,13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被棄置於堆填區,當中約3,300公噸(30%)為廚餘,佔棄置的都市固體廢物中最大類別。在每天棄置於堆填區的廚餘中,約1,000公噸是來自工商業,包括食肆、酒店、街市、食品製造及加工業等,而且由於缺乏氧氣,分解十分困難,分解過程亦會產生巿害氣體甲烷(沼氣),及可能滲漏污水,引致環境問題。

2012年香港都市固體廢物的組成

現時把廚餘棄置於堆填區的做法,並不符合持續發展的原則,對環境亦造成不良影響。這些有機廢物不但佔用了寶貴的堆填空間,而且會分解並產生氣味,需要進一步妥善處理滲濾污水及溫室氣體,更浪費了當中有用的有機物質。

另一種通常用來處理固體廢物的方法──焚化,更不適用於有機垃圾。這種方法不但價錢昂貴,而且由於有機物多數含水量高而令燃燒效果不理想,效率低,更會製造較多廢氣和毒性極高的有機污染物,要用更多的資源去處理淨除。

如果拿這些固體廢物去堆肥,使它成為有用的土壤改良劑,不但可以資源再用,而且堆肥後廢物的體積亦會大幅下降,大大節省於處理、存放及運輸上的成本。

堆肥是一種天然的土壤改良劑

若將堆肥與泥土混合,它可改良泥土的結構,調較泥土的酸鹼度, 又能把原本鬆散的沙質結構變得緊密, 改善保水力、疏氣性、排水力和保肥力等等,亦能提供均衡的基本養份予植物,是一種上佳的土壤改良劑。

在校內或社區內進行堆肥,提高環保意識

不少環境教育及公民教育均涉及「循環再造」,堆肥不但切合此題目,更可讓參與者宜接體驗,並從另一角度去探討廢物處理這棘手的問題。

增加土壤的生物群落

堆肥過程牽涉到一大群生物把有機物分解。細菌是堆肥內最細小但最大量的生物。在肥堆內,約有 80-90 ﹪的微生物都是細菌,把有機物分解成較簡單的形式讓其他微生物繼續工作。其他生物,如真菌,會分泌酵素來分解有機物,然後吸取當中的養份,這種分解形式可稱為化學分解。

肥堆內的無脊椎動物(如蚯蚓、蝸牛、千足、蜈蚣等)的貢獻可稱作物理分解。它們透過咀嚼、吸食、排泄等活動將物料弄碎,增加物料的表面積予微生物工作。同時又會鑽鬆物料,讓更多空氣可以進入肥堆中間。它們死後會留下殘骸,提供原料給微生物分解。


常用有機堆肥成分、性質及用途



我們常利用動植物質有機堆肥以微生物進行降解,這個過程稱為堆肥化處理,堆肥化處理又分為好氧堆肥和厭氧堆肥 (圖1)。
 
圖1 好氧及厭氧發酵過程示意圖(摘自「吳正宗—肥料學課程講義」)


傳統堆肥常採用厭氧的野外堆積法,佔地面積廣、堆積時間長,且無害化程度較低,而且,在溫暖潮濕的環境,露天堆肥過程遇雨會產生溫室氣體(甲烷、氮氧化物)、鉀流失堆肥、醱酵不完全堆肥、水汙染……等未必有利環境與土壤的結果。;商業生產堆肥方式通常採用好氧堆肥,透過監控,堆肥處理量大、發酵速度快且無害化程度較高,堆肥成分穩定及安全。

好氧堆肥通常分為下列四個製程,是有機質肥料品質的關鍵步驟:

1. 步驟一:前處理
主要是收集堆積材料,去除塑膠、金屬、石塊等雜質,並控制水分含量。若水分含量於30%以下,微生物的繁殖將受到抑制,進而影響發酵;若水分含量高於70%以上,則通氣性降低,空氣不足,嚴重時則轉為厭氧發酵,使堆肥發酵速度將變慢。因此,水分含量控制在55%∼65%最為適合,堆積材料酸鹼度調整至pH 7左右。

2. 步驟二:一次發酵
通常於特定發酵裝置或場所中進行。發酵中分解有機物的微生物屬於好氧性微生物,氧氣供給就非常重要,可透過自動攪拌翻堆或送風設備等方式,使堆肥內部送入氧氣,以利好氧發酵進行。氧氣不足時,厭氧性微生物增殖,將造成分解困難及硫化氫等臭氧產生;但送風量過大或攪拌過度,則發酵溫度下降及水分散失快,影響發酵速度。

自溫度開始上升至開始下降的期間通常稱為一次發酵,時間至少維持10天以上,若牛糞堆肥則為 4∼5 星期,豬糞為 3∼4 星期,雞糞為 2∼3 星期。

3. 步驟三:二次發酵
物料經一次醱酵後,尚有易分解及大量難分解的有機物存在,送至二次醱酵場地繼續分解,堆積高度約1∼2公尺,過程中每1∼2星期進行翻堆一次,將逐漸轉化為較穩定和腐熟的堆肥。當堆肥內部溫度降至40℃左右時即達腐熟,一般約20∼30天,純禽畜糞便堆肥約1個月,添加莖稈材料則在2∼3個月左右,而添加木質材料如木屑、樹皮等需6個月。

4. 步驟四:後處理
此階段主要是將完全醱酵的腐熟堆肥去除殘餘雜質後,進行破碎及造粒,最後進行包裝或直接貯藏。

肥料名稱含氮量(%)含磷量(%)含鉀量(%)性質及用途
植物質肥料
廄肥0.50.250.5腐熟後作基肥用
一般堆肥0.35~0.900.07~0.450.31~0.90
雜草堆肥0.440.610.59腐熟後作基肥用
土糞堆肥0.40.320.47腐熟後作基肥用
草木灰1.00~2.004.00~10.0鹼性強,適於作基肥施用
綠肥種類多養分各不相同,適於作基肥施用
紫雲英0.350.080.24
羽扇豆0.50.110.25
太陽麻0.370.080.14
田菁0.470.120.42
青皮豆0.620.090.32
大菜0.270.090.56
油餅榨油副產物,適於任何作物與土壤,作基肥、追肥用,施用前需打碎或浸水腐化後施用
大豆餅7.521.772.27
花生餅6.551.331
菜子餅4.892.271.07
芝麻餅4.921.69
動物質肥料
乳牛糞尿混合物0.60.150.45有機質豐富,作基肥用
豬糞尿混合物0.50~0.650.28~0.350.35~0.40有機質豐富,作基肥、追肥用,適於一切作物和土壤
乾雞糞33.11.3腐熟後作基肥用
(摘自葉茂生-農業概論)

有機資材經堆肥製程發酵時,溫度可高達60℃至80℃,大部分病原菌、蟲卵、雜草種子在此種溫度下會被銷毀,且肥料完全腐熟後也不會產生發酵熱而傷害作物根系。

經完全腐熟之有機質肥料,其含水量降至35%以下,此時微生物活動停止,可長期保存、品質不變,且完全腐熟後肥料成分穩定平均,也可避免施用後作物生長參差不齊、危害作物或破壞土壤的情況。

禽畜糞類(如生雞糞、生豬糞、生牛糞)若未經過完全腐熟而直接施用,就可能帶有病原菌、蟲卵、雜草種子等,若貿然使用恐造成作物大量受損部分飼料為避免動物產生病蟲害,而添加鋅或銅等重金屬,直接影響動物糞便品質,如果用此種有機機材作成肥料,施用後可能造成土壤重金屬污染或經作物吸收,甚而影響消費者身體健康。


廚餘堆肥


"本港每日約有 3,000 公噸的食物殘渣,由食肆食物工場和家居等產生出來。其中家居廚餘包含果皮、菜葉與殘羹,為家庭垃圾中必有部分,它容易腐爛、發臭且會滲水,造成垃圾清運上的困擾。如果將廚餘經堆肥方式變成有機肥,再讓它回歸大地,便是完成有機物質循環及垃圾減量的最佳方法。"


香港廚餘收集

香港人丟棄得最多的垃圾是「廚餘」,日常生活中,我們或許每天也有不少吃剩的食物,肉類、湯渣、果皮也可回收,這些廚餘很多時也會淪為垃圾送往堆填區。本港每日棄置超過3,000公噸廚餘,佔都市固體廢物近三成,是最大的垃圾種類。廚餘容易被分解,並產生氣味和衞生問題,既佔用了寶貴的堆填空間,亦浪費了其中有用的有機物質。


環保署現時在港九新界217個公共屋邨設有「智能廚餘機」,採用具備防滿溢及除味裝置的智能回收桶收集廚餘以保持環境衞生,並提供「綠綠賞」智能積分獎賞鼓勵居民參與,慢慢改變生活習慣。香港首個有機資源回收中心 (O.PARK1) 採用厭氧分解技術將廚餘轉化為生物氣(一種與天然氣相近的可再生能源資源)以作發電,過程中產生的殘餘物可轉成為副產品堆肥。


智能廚餘機 海港城每日都有廚餘回收,轉送給本地的農場使用 位於北大嶼山小蠔灣的 O · PARK1

(左) 環保署2024年在港九新界217個公共屋邨設有「智能廚餘機」、(中)在市區大型食肆九龍倉集團的海港城進行的廚餘回收,以及(右)位於北大嶼山小蠔灣的 O · PARK1 機資源回收中心



垃圾桶覆土法

  • 取一個 50 公升(或更大)的有蓋垃圾桶,切去底座,選一處陰涼的地方,將桶埋入泥中約 5-10 公分深,邊緣灑上石灰(避免老鼠、蟑螂肆虐)。
  • 廚餘瀝乾水分後,以一層廚餘上舖一層土的方式,逐日處理。
  • 垃圾桶蓋上再以厚布覆蓋,或另以大塑膠袋覆罩,用繩子綑綁,以杜絕蟲蠅。
  • 直至堆肥桶裝滿後,再放置 3-5 個月,若無惡臭,堆肥即告成功。
  • 要取用堆肥,可由桶底分次適量挖取。


洗衣粉桶堆肥

  • 在一個空洗衣粉桶(上方有旋轉蓋的圓桶,或正方形盒均可,緊記要清理內層的污染物)的側面加上水龍頭。
  • 底部先加磚頭後再放 2.5 厘米網眼的鐵絲網(以作隔渣之用)。
  • 另外在水龍頭(水喉)下方,以鐵絲懸掛一空膠瓶。
  • 將每日的廚餘切碎後,放入桶內,稍作攪拌,蓋好桶蓋。
  • 每晚睡前,將水龍頭打開讓臭水排入膠瓶內,並立刻將之倒入馬桶沖掉。
  • 當堆肥桶裝滿後,再放置一個月(需持續排水),然後尋找合適的地點(如空地或大花盆),將堆肥埋入土中或混合其他土壤,以待取用。
  • 在自家做有機堆肥時,廚餘宜使用植物性物質,如:菜梗、菜葉、果皮,且每日處理時順手將之切斷、切碎並瀝去水分,或混些撕碎的舊報紙或用過的衛生紙,並先略加攪勻再將堆肥桶蓋好,此舉可減少堆肥時所產生的氣味,大家不仿一試。



蚯蚓堆肥


蚯蚓堆肥主要是利用蚯蚓對有機物的消化能力,把有機物吃掉,消化後排出體外,變成更細小簡單的物質,然後又把這些排泄物再吃掉,整個過程多次重覆,最後把有機物變作有用的肥料。

蚯蚓把有機物吃掉,消化後排出體外,整個過程多次重覆,最後把有機物變作有用的肥料。


蚯蚓堆肥材料︰

(1) 木箱 / 膠桶一個(大小視飼養數量而定,由飯盒般大到垃圾桶都可以)
(2) 碎石一堆(以夠放滿箱 / 桶底為合)
(3) 紗網一塊(平放在碎石層上,避免蚯蚓和泥土掉落)
(4) 泥土一堆(是蚯蚓生活的空間;蚯蚓多,泥土要多些;蚯蚓少,泥土可少些)
(5) 蚯蚓最少兩條(蚯蚓雌雄同體,異體受精)
(6) 厚紙板 / 報紙 / 蓋一件(用來遮光、減少水份散失)
(7) 噴水壺一個(以保持泥土濕潤)


蚯蚓堆肥製法︰

  • 將碎石放入木箱 / 膠桶內(如有需要,可在箱底或桶底加兩個孔,以便疏水)。
  • 覆上紗網,放入泥土及蚯蚓。
  • 放入少量食物在泥面,觀察蚯蚓的食量。
  • 最初,蚯蚓可能還在適應新環境,不大進食,但約一星期後,當蚯蚓適應了新環境,便會大量進食,並進行繁殖,到時記緊要給牠們添食物及保持環境濕潤。
  • 3-4 個月後,可開始採收。先將蓋揭開一會,讓蚯蚓都躲到泥土下層去,屆時便可將上層的泥土連蚓糞土取去作肥料用

如果你的蚯蚓是由外地引入的,牠可能生長較快,飼養較易,但千萬別把牠放到土地上或大自然去,因為我們仍未清楚牠會對本地的蚯蚓引起那種影響,為了避免薇甘菊一類問題重演,還是小心為上。

如果你遇上任何技術困難,可電郵去 Earthworm Bulletin Board Service (earthworm@julian.uwo.ca) 查問,他們有 40 位來自不同國家的蚯蚓專家回答你的問題。

蚯蚓是天然的翻土機,據 Rodale Institute 估計,如果每畝土壤有 100 萬條蚯蚓生活在其中,就相當於有 3 位園丁每日輪流在這一塊田上工作 8 小時。


參考資料


農業概論I  香港廚餘及園林廢物計劃 201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