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錄自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臺北醫學大學總顧問何弘能
2019年7月 台灣《好心臟》期刊「細胞治療開放上路 自體免疫細胞可當抗癌解藥」的內容

Qualifications |
Professor Hong-Nerng Ho
Professor Emeritus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Consultant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Chairman of Lejia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Chair Professor,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ttending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aipei Municipal Wan-Fang Hospital
Bachelor of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Researcher,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Internal Medicine Research Fellow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hairman of the Taiw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6-2019
President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2015-2019
Chairman of the Taiwan Society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3-2016
Vice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ellular Therapy (Asia Pacific Region) 2013-2015
Chairman of Taiwan Stem Cell Society 2009-2013
Chairman of the Taiwan Reproduc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2006-2008
Vice President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Reproductive Immunology 1998-2000
被視為癌症治療新突破的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還方興未艾,近期自體免疫細胞或幹細胞療法又成為另一波熱潮。到底什麼是細胞療法?
細胞治療也包括使用其他物種細胞的方式,2019年台灣《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開放「自體細胞」(包括自體免疫細胞或自體幹細胞等)療法,因為使用他人異體細胞容易產生排斥作用、免疫失控、傳染疾病等,風險比較高。
然而,目前台灣的自體幹細胞又只開放成體幹細胞,不包括胚胎幹細胞,因為胚胎幹細胞分化力強、有很多不確定性,需要另訂規範,所以不在《特管辦法》開放之列。
自體免疫細胞治療 日本已有多年經驗
總括來說,最為人關注的還是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對一些使用現有療法仍效果不彰的癌症病人來說,是另一線救命希望。
癌症治療一般是以手術切除為首選,若無法開刀,還有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藥物等選項,但是癌細胞太聰明、會不斷演化,因此控制癌細胞需要更有效的武器。很久以前就有研究提出,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夠強的時候,可以去殺死癌細胞,理論上用自己的細胞,副作用會比較少,更能除惡務盡來減少癌細胞的復發,因此免疫細胞一直都是治療癌症的方法之一。
其實國外做免疫細胞治療已行之有年,尤其日本,因為臨床試驗規定較寬鬆,日本細胞治療已經施行多年,台灣因為法規始終沒有跟上,免疫細胞治療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導致想尋求此一療法的病患只能跨海求醫。
2019年,台灣開放的6種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取決條件是比較安全、副作用較少、文獻上稍微有點證據的,包括NK、DC、CIK、DC-CIK、TIL、gamma-delta T 這幾種免疫細胞;對象是經標準治療無效的血液惡性腫瘤或第一至第三期實體癌病人,以及實體癌第四期的病患。目前成效比較好的還是血液腫瘤。
免疫細胞體外培養 輸回體內殲滅癌細胞
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是取出病人的免疫細胞,加以培養、誘導、活化及擴增數量後,再輸回病人體內去對抗癌細胞。免疫細胞有很多種,最早有研究選用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試驗對象是從黑色素細胞瘤(皮膚癌的一種)開始,初期成果不錯,後來發現癌細胞也沒那麼笨、會隨時調整,像NK細胞這種屬於免疫細胞的先鋒部隊,對於「敵人」的辨識能力較差,尤其癌細胞很會偽裝,當NK細胞沒有足夠的數量或特異性時,未必能殺死癌細胞。
因此後來有研究改用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 DC),有突刺的樹突細胞是扮演「偵查兵」的角色,可搜索、識別癌細胞,再指揮可以作戰的T細胞上戰場殺敵,雖然這樣確實增加抗癌效果,但後來也發現大概僅10~30%有效,於是又有研究嘗試「雞尾酒療法」,就是把這些免疫細胞加在一起來運用,但效果仍有限。
免疫細胞治癌個別化差異大存在許多未知數
免疫細胞治療雖然是抗癌的新顯學,但患者接受免疫細胞治療的效果,個別差異很大。因為細胞培養處理上不像單一藥物相對穩定,製程當中是否可能有感染或不好的化學物質跑進去?免疫細胞大量培養輸回體內後,會產生什麼結果?經常是因人而異,有很多不確定性。
此次台灣自體細胞治療的開放,除了給癌症病人一線希望,也希望藉此蒐集更多資料分析,之後就能比較清楚什麼樣的病人,接受此療法有較大的成功機會,達到所謂精準醫療。在費用方面也有把關,目前幾個醫學中心提出來的計劃,一個療程約在台幣200萬元上下(約港幣470,000左右)。
免疫細胞擴增數量及品質也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
免疫細胞治療要成功,選擇哪種免疫細胞、用在哪種癌症以及病人本身的條件都是重點。另外,實驗室每一個流程、環節也會影響效果,所以免疫細胞治療很難做臨床試驗,不像藥物的臨床試驗那麼單純清楚。
尤其,自病人身上抽血取出免疫細胞後,需要經過體外培養的過程,目的是將免疫細胞擴增數量,這個讓免疫細胞「壯大軍容」的方法,就牽涉到很多技術,影響了免疫細胞的品質。例如是人工培養還是靠機器自動化培養,使用哪種特定細胞激素等,每家醫院及生技業者的做法不一樣,未來也希望有所把關。
免疫細胞治療大約一個月打1次,3至6個月為1個療程,療程或抗癌效果因人而異,且可能因為不同癌症、不同期別而有不同結果。但免疫細胞治療也可望做為手術後或化療的輔助療法,降低癌症復發或轉移的機率,如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也較少單獨做為抗癌使用,而是搭配其他的治療,一起力抗癌症。
幹細胞的潛力被寄予厚望
除了免疫細胞,醫療界對幹細胞治療的期望也很深,一旦成功,對醫療更是革命性的改變。比如心臟衰竭患者一旦面臨需換心救命,由於捐心者有限,若能透過幹細胞治療來達到如同「換零件」的效果,存活率將大增。只是全球投入幹細胞研究至今,尚未出現可應用於臨床的重大成果。
日本在iPS細胞(又稱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萬能細胞)領域處於全球領先位置,這是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在全球率先研發成功,他從發表論文到獲得諾貝爾獎,僅短短6年,顯示日本政府投入的企圖心,現在已有多項臨床試驗利用iPS細胞來治療視網膜病變、心臟、脊椎等病變。
至於胚胎幹細胞的研究,因為在美國牽涉到倫理議題,相關研究發展也是走走停停。早期美國政府不准做胚胎幹細胞的研究,一直到奧巴馬在2009年,才核准用臨床試驗胚胎幹細胞治療脊椎受傷患者,後來又有類似的試驗用於視網膜治療,但這兩個計畫後來也因為價格太昂貴等原因,沒有順利推動下去。
成體幹細胞相對安全
因此,目前為止,不論胚胎幹細胞或萬能細胞,雖然未來看起來很光明,但研究仍在試驗階段。現開放使用的都是自體成體幹細胞,雖然它的分化能力不像胚胎幹細胞或萬能幹細胞那麼強,但也因此相對安全,可以避免因為控制不好反而導致癌化;另一個好處是相對便宜且容易取得,也不像使用胚胎幹細胞有倫理爭議。
細胞療法有朝一日將會成為癌症病人的救命新希望。
參考及轉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