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一:善用情緒
情緒從不說謊 是求救的訊號、忠誠的良伴,也是內在幸福感的晴雨表。
許多人一生是情緒的奴隸,大起大落、筋疲力盡,錯過當下圓滿的良機。其實,情緒不是懲罰,而是最佳訊號,提醒我們要改變;正如碰到滾燙熱水,要縮手。這份痛感,提醒我們,別等到嚴重燙傷才放手。
與其逃避情緒,蹉跎歲月,不如勇敢面對,善用情緒作為珍貴禮物,自我提升,因禍得福。 情緒不會無故找上門。情緒的根源,不是外在人事物,而是內心的期望和信念。覺察情緒、誠實面對,是通往智慧的大門。 情緒,本無好壞對錯;每種情緒,都有獨一無二的意義。
承認、接納並善用情緒,生命便有出路。 華山博士會讓我們掌握一套即時轉化情緒的有效系統,透過各種技巧,走出低谷,找回愛的力量。這是充滿喜悅和感動的課程。
單元二:情緒勒索
拒絕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勾住對方情緒,用愛威脅,情緒綁架
心理治療師Susan Forward指出,「情緒勒索」就是拒絕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利用悲情、要脅、責怪、自虐,展示傷口,勾住對方情緒,用愛威脅,情緒綁架。譬如: 「媽媽辛苦養你,一生都為你,你家用那麼少,孝順嗎?」 「如你不跟我做愛,我真要找其他女人了,是你逼我的!」 「請你馬上回家,否則我跳樓死給你看!你不能愛我嗎!」 「連你都不幫我,你太自私,枉我當初信任你、愛惜你!」
雙方同樣有責:被情緒勒索者,習慣討好,過度在乎別人感受,害怕失去,不懂拒絕,靠對方的認同建立自尊感,變相縱容對方,讓勒索者食髓知味,變本加厲,彼此傷害。 其實,只要「被勒索者」拒絕「配合」,就能擺脫無止境的勒索漩渦,真正為自己生命發聲。當我們不再勉強自己滿足別人,情緒勒索自然失效。
唯獨我們提升自我價值感、尊重自身感受,才有力量去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拒絕不合理的要求。 自己責任自己負。沒有人需要為別人的行為和情緒負責。我們需要訂立「情緒底線」和「健康界線」,否則會把別人的情緒當成自己的責任,捲進對方的情緒戲碼。 愛,需要健康界線,否則淪為索取與佔有。唯獨雙方同意,勒索才會成功,變成互相傷害。
單元三:轉化冰山
冰山一角,表示我們的視角,充滿盲點。
冰山,是輔導學和心理學著名的比喻。冰山一角,表示我們的視角,充滿盲點。
冰山頂層,在水平線上,比喻我們只看到表面課題(presenting issue),水平線下才是看不到的核心課題(core issue)。如果底層不變,我們的表層行為和情緒模式,只會不斷重複。
解構自己的冰山,讓我們真正認識自己,避免持續重複可怕的行為和情緒模式。懂得閱讀對方的冰山,讓我們觀人於微,知己知彼。 譬如,媽媽責罵孩子逃學,這是外在行為。如果單純在行為層面兜圈,便淪為我高你低的道德批判。又譬如,媽媽的憤怒,只是表層情緒,憤怒背後可能是擔心孩子學壞,擔心背後可能是自責,覺得自己教子無方;背後可能是恐懼,害怕孩子一事無成,最怕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
情緒背後,盡是期望。期望孩子出人頭地,更期望自己是稱職媽媽;期望的背後是信念,連結我們對生命最核心的價值和動機,往往最為隱蔽。 冰山,是生命的路標,揭示我們的執著、恐懼和方向。有效解構冰山,讓我們豁然開朗、真正自由。
單元四:有效溝通
生命就是關係,關係就是溝通
人生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核心是如何有效溝通。
許多人聰敏、勤奮、努力,最終一事無成,最常見的死因,就是不善溝通。溝通的關鍵,不是我講甚麼,而是對方收到甚麼。畢竟,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看世界,唯獨有效溝通,才能創造雙贏,否則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痛苦無奈。
華山博士經過多年研究,設計出成功溝通的一個信念、兩個方法、三個技巧,讓我們學習到如何清晰有效溝通自己,提昇親和力和感染力,並且準確掌握對方的真正想法和意向,即使面對衝突,仍能有效溝通,懂得用愛說「不」。堅定地溫柔,先處理情,後處理事,共創多贏,扭轉逆境。
人際關係,總有分歧,要化解分歧,需要有效方法和健康心態。面對人際分岐,可以怎樣相處?如何用愛說「不」?說「不」,不是拒絕對方,而是尊重自己,同時用心創造雙贏。 這個課程﹐最適合管理階層、領袖、社工、助人工作者、父母、銷售工作,及一切從事「人際關係工作」的人。
單元五:親子關係
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問題,根源往往是父母關係的鬱結
沒有不會學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如果父母沒有轉化自己成長的行為和情緒模式,便會投射到孩子身上,障礙了孩子多元健康發展的可能性。
這個單元,提醒我們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小天使,讓我們作為父母的,學習成為孩子的最佳榜樣,首先處理自己的投射,再而讓孩子收到真正的尊重和愛。
我們會有大量具體例子,讓父母掌握支持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有效方法,包括:如何面對SEN孩子(尤其過度活躍、言語和聽寫障礙、自閉症孩子)、如何處理兄弟姐妹間的妒嫉和競爭、孩子情緒反覆、單親家庭的獨特處境等。
單元六:親密關係
期望,就是想對方依從我的想法﹐來滿足我的需要。
生命就是關係,關係就是修行。親密關係是最踏實的修行,因為大家都呈現最真實的期望和恐懼。
親密關係出問題﹐通常卡死在自己對對方的期望。 問題是﹐當我想改變對方﹐對方就會抗拒﹔然後﹐自己可能失望﹐甚至指責對方:「你不應該這樣」﹐又或者自責,「我不應該這樣。」所謂「應該」﹐就是把某種想法視為理所當然﹐然後強加對方身上,要「你」接受「我的」想法。
這種「我對你錯」的自以為是﹐只會破壞關係﹐最終讓自己受苦﹑無奈。 這個單元﹐讓我們體驗放下期望的輕鬆喜悅﹐品嘗到盡情創造的巨大力量。
關係的質素,決定我們的生命質素和快樂指數。我們痛苦,通常是關係出問題,要創造幸福的親密關係,首先讓自己成為值得信任、尊重、被愛的人;成為一個情理兼備、充滿吸引力的人。
單元七:量子共振
世上一切物質,本質都是能量
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Max Planck提出「無量之網」(Divine Matrix):宇宙是業網相連的全息圖(hologram),萬物並非割裂,而是千絲萬縷,眾生一體,每個心念都產生蝴蝶效應。我們都是花朵,吸引同頻昆蟲;花若盛開,蝴蝶自來;有人吸引蝴蝶,有人吸引毒蛇。
法國物理學家Alain Aspect在1982年提出「量子糾纏」,指出世間最微細的物質,無論分隔多遠,只要其源頭相同,就會互動糾纏,速度比光速還要快,推翻了愛因斯坦的看法。每個心念都在發射能量訊息,上載雲端,與外在能量場共振,物以類聚、同頻共振。
世上一切物質,本質都是能量,宇宙萬物、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都有能量頻率,最大的能量場就是心念 — 心念創造實相。真正幸福的人,持續提升自己的頻率和維度,與宇宙大愛同頻共振,從而帶動身邊人事物,創造清淨能量場。
生命一切成果,都由自己的心念創造出來。心念一轉,振頻便會同步改變。一念一世界,每個意念都在投射新世界;心念在那、能量在那﹐成果自然在那裡。 這是充滿創造力和驚喜的課程。
單元八: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是指我們內心一直未化解的心結,包括受傷孩子 (wounded child) 和純潔童真 (wonder child)
心理學大師Carl Jung提出「神聖孩子原型」,指出不同文化都曾記載小朋友的英雄故事,盡是智慧和慈悲。美國精神病專家Hugh Missildine在1963年出版Your Inner Child of the Past,指出很多人帶著受傷小孩的心態去拍拖、結婚、創業、做生意,結果當然一敗塗地。
缺乏愛,是一切問題的根源。不懂得愛自己,便抓對方來愛我,捨本逐末。我們如何對待伴侶和子女,取決於「內在小孩」的幸福感:如果內在小孩幸福自在,愛的流動便源源不斷;如果內在小孩傷痕累累,便容易索取伴侶、操控子女、批判別人。
許多父母溺愛子女,揹負子女的責任,其實是內心缺愛,渴望補償「內在傷痛小孩」的需要;看似犧牲、偉大付出,其實自己缺愛,投射到子女身上,令孩子變成心靈扭曲的「巨嬰」。
這個課程,讓我們「找回清淨童心」,讓內在聲音被聆聽和尊重。我們不是回溯過去,而是重拾內在力量,成為最圓滿的內在父母,欣賞並擁抱自身的內在小孩,讓這個純潔生命,得到平靜溫柔的肯定和愛,回歸純潔靈性,體驗本自具足的神聖和美善。 我們永遠都不太晚去擁有幸福的童年。
單元九:逆境轉念
憑著愛,我能發揮自己﹐把握當下﹐創造無限。
一百年後﹐「我」煙消雲散﹐甚麼也不是。 逆境,是生命的常態;情緒,是生命最美麗的禮物,讓我們認識真正的自己,體驗生命的實相。
情緒不會說謊,是客觀的訊息,是忠誠的良伴,也是求救的訊號。處理情緒,唯一的出路是勇敢面對。
覺察情緒、誠實面對,是通往智慧的大門;善用情緒、感恩挫敗,是逆境轉身的祕訣。 誠實面對恐懼,便會激活勇氣。 誠實面對虛偽,便會激活真誠。 誠實面對內疚,便會激活寬恕。 誠實面對自卑,便會激活自信。
華山博士研究多年,發展出善用逆境、擁抱情緒的四大法門,讓我們區分表層情緒和核心情緒,善用情緒作為生命禮物,回歸初心,即時轉念,找回自愛的力量,境隨心轉,無需捲進外在人事物。
單元十:因病得福
身體是情緒的載體,是心靈的摯友。
病由心生、也由心轉。凡病皆心病,醫病先治心。
《黃帝內經》說:「怒傷肝。悲傷肺。思傷脾。恐傷腎。」身體毛病,是情緒失調的警號。 持續悲傷、憤怒、焦慮、內疚,我們感受到疼痛,並在身體最弱的部位爆發出來,醫生卻難以查出根源。 譬如,易生氣的人,心血管和肝容易出事;固執的人,肩頸膝關節容易出事。焦慮症可以是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的根源,也可以是心臟血管疾病復發的主因。
情緒壓力,經大腦皮質的認知,轉成身體反應,包括交感神經系統(心跳加快、身體冒汗、血壓上升)、副交感神經系統(降低新陳代謝、腸胃受壓、胃酸過多)、神經肌肉系統(肌肉繃緊、全身酸痛、肩頸僵硬)、內分泌系統,導致甲狀腺激素系統和腎上腺素分泌失調,造成心臟血管病。
我們有多少情緒,就有多少病痛。病痛,是生命的禮物,讓我們學習謙卑和自愛。 身病還需心藥醫。華山博士會分析身心症的成因和影響,讓大家掌握身心健康療癒之有效快道,真正因病得福。
單元十一:企業修行
企業是修行的最佳道場
商業世界,風高浪急,時刻千變萬化,風雲色變,容易觸動內在的恐懼、焦慮、慾望、虛榮和自尊。
這個單元,探索金錢能量,讓我們掌握豐盛富足的三大法則,有效擺脫匱乏無助的心態,持續應用致勝方程式。 我們也會探索團隊合作的成功之道,包括:如何有效建立團隊、創業的三個關鍵原則、團隊持續共修的竅門和技巧,讓我們透過最實戰的尖銳場景,提升企業領袖的覺察力、抗逆力、領導力,從而創造成熟穩健、靈活機動的團隊關係,將宇宙大愛落實到日常生活的金錢流動,也將金錢流動和團隊關係,作為心靈修煉的道場。
物質世界,反映心靈世界。真正修行,不必在深山,可以透過商業世界此起彼伏的衝擊,讓我們踏實地處理自身的恐懼、焦慮和慾望,讓企業團隊成為生命道場,金錢成為生命能量,流動、創造、淨化身心,將修行生活化,也將生活修行化。
單元十二:正念教練
正念教練最重要的療癒工具,不是任何理論、技巧與方法,而是「我」
先療癒自己,讓「我」乾淨無垢、才能承載案主的傷痛。 案主最深刻的,往往不是教練講的精闢言辭或轉化技術,而是教練的個人修為和態度。教練最重要的,不是學歷、經歷、能力,而是心力。若要動人,先要動情;真情至誠,加上清淨動機,方能感動人心。以身作則、表裡如一,是教練一輩子的修煉,也是生命工作成敗的關鍵。
療癒她人,先療癒自己;淨化她人,先淨化自己;度人先度己,修行先修心。 虛懷若谷,以身作則,是畢生的修煉。 正念教練,既是專業名詞,更是終生實修的動詞。
正念教練,修心為本,角色助人,先要自助,從四層關係修煉自己,方能圓滿成功:
1、自己與案主。
2、自己與家人。
3、自己與自己。
4、自己與上天。
正念教練做好專業服務(第一個層次),
需要立足於健康的人際關係(第二個層次);
要有健康人際關係,就需要健康的自我關係(第三個層次);
自我關係的核心,就是找到安身立命的人生使命,連結上天(第四個層次)。
正念教練,需要提醒自己:向上仰望、向下謙卑;向內靜觀、向外連結;與人親和、關懷社會、為天所用。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每個成功人士﹐都需要智囊團﹐在逆境中得到啟發和鼓勵。教練便是伯樂,運用專業的生命啟導技術﹐讓人們成功創造夢寐以求的幸福。正念教練,需要掌握和案主溝通的心法,焦點不是當事人的「事實陳述」,而是「如何陳述」。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看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