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目前工業化的食物體係依賴單一種植、大規模集中飼養與大量使用農業藥物、抗生素等投入品。這些做法的環境後果如何?生物多樣性喪失,土壤品質受損,環境污染,人類與飲食有關的疾病增加。
案例簡介
韶關市土大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左右,專注於蛋品生產與銷售,曾經業務包括籠養和放養兩種模式。但在2018-2019年,在參加了IQC舉辦的關於蛋雞非籠養的會議,並了解到歐盟及美國等國在動物福利和規模化非籠養方面的成功經驗後,土大媽決定轉型,全面推行非籠養模式。數據顯示,中國99%的蛋雞都是以籠養的方式養殖的[1],但籠養的方式不但不利於動物的身心健康,也會因為抗生素過度使用等問題危害消費者健康;另一方面,放養和非籠養的養殖方式又面分別臨著產量低、成本高的挑戰,且行業缺乏成熟的養殖經驗。而土大媽正是旨在解決以上問題,透過一種高效的、規模化的方式進行蛋雞的非籠養,從而滿足消費者對真正的「土雞蛋」的需求。透過幾年的摸索、與諸多專家的溝通,以及不斷的實踐,土大媽現在已實現室內平養與室外散養相結合的模式,產蛋率高達97%,並取得供港澳、歐盟的出口資質,成為廣東首家非籠養雞蛋供港(出口)企業。土大媽的總經理蔡華柱先生表示,消費者對「土雞蛋」的需求目前仍未被真正滿足,而土大媽的願景就是為消費者提供味道更好,也更健康的真正的「土雞蛋」。
第一部分:個案旨在解決的問題與良食倡議的關聯性
動物福利:以歐盟標準實施規模化非籠養並通過權威非籠養認證
健康飲食:完全做到無抗養殖,保障消費者健康
第二部分:案例行動解析
維度一:食物生產供應
1. 生產
加入行業協會,與專家學者建立聯繫,不斷溝通,獲得行業信息,並獲得技術幫助:1)解世界標準,嚴格按照HAFC(Humane Animal Farm Care)[2] 標準進行建設和管理。 2)在專家的技術幫助下優化產蛋箱和雞舍環境解決地面蛋問題,提高生產效率;實現了室內平養與室外散養相結合的模式:雞在室內產蛋、進食及避雨,在室外活動、吃青草和接受陽光,雞的應激減少,情緒更穩定,從而確保了雞的健康和雞蛋的品質。
員工認同感:員工因家人能吃到高品質的雞蛋,對工作充滿信心,認為非籠養的模式生產的雞蛋比較健康。
自主鑽研創新:將大雞棚分成多個小區域,用網子和擋板把雞隔開來,透過這種分隔雞舍的方法,成功解決了非籠養蛋雞打疫苗的問題。
2. 生態
在山林放養的過程中,雞群在山林中奔跑、吃青草和沙浴,不會大規模破壞植被。
使用墊料和發酵床的方式確保雞糞等排泄物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土大媽採用種養結合的模式,在種植柚樹和桔子樹下進行放養,不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還能讓果樹和雞群相互受益。
3. 生活
僱用當地員工,增加當地的就業機會。有村莊主動與土大媽接洽,希望合作共建養殖大棚,進一步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維度二:食物消費環境
1. 宏觀環境
地方政府對土大媽的生產方式對此表示認可與歡迎,並積極支持促進共建養殖大棚計畫。
2. 可獲得性
有一些老客戶群直接購買,主要是透過直送的方式進行銷售。
透過在小區內或單位內組織群接龍的方式進行銷售。例如,在某些單位如婦幼保健院或學校,員工想要高品質的雞蛋,透過內部介紹和發動更多人購買。
3. 社會環境
土大媽是中國《非籠養雞蛋標準》(中農促農場動物福利要求)的起草者之一。
土大媽發現市面上販賣的放養蛋大多是假的,產業魚龍混雜。土大媽計劃聯合行業協會、專家教授等進行打假活動。
維度三:食物消費需求
1. 資訊和教育
土大媽透過各種推廣和教育方式,讓消費者認識到山林放養雞蛋的優越性,並幫助消費者理解非籠養與籠養的區別,滿足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
2. 行為轉變
土大媽通過HAFC標準認證,向消費者證明產品的高品質。
雞蛋的檢測報告顯示自身產品蛋白質含量高達13.7%,高於一般蛋的10%-11%,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
土大媽提供即時監控二維碼,消費者可以透過掃碼隨時查看室內平養與室外散養的情況,增強了透明度和信任感。
3. 經濟能力
土大媽的非籠養雞蛋售價在1.6元到2.2元之間,消費者對此價格提升的接受度較高,實現了消費者的可擔負性。
4.產品體驗
土大媽使用正大的優質飼料,並添加松子粉、葉綠素和桑葉等營養成分,提升蛋品品質。土大媽所生產的雞蛋的蛋白質含量、口感和味道都要優於一般蛋。
第三部分:案例的正面影響
PEOPLE | 案例對人類健康和福祉的正面影響
透過多種方式保障蛋的品質,從而保障人類健康:蛋雞的成長環境有自由有放養區,蛋雞可按照符合其天性的方式成長,雞舍內溫濕度舒適;蛋雞的日常飲食是自然穀物和果蔬餐;養殖過程中不使用抗生素,而是使用中藥來療癒病禽
PLANET | 案例對自然環境的正面影響
產過程中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雞舍墊料採用發酵床無蠅蟲及異味,也可以回收肥田
PROSPERITY | 案例對經濟繁榮、社會包容和公平起到的正面影響
1、促進當地人員就業;2、當地初級農產品的銷售;3、生產環境良性循環指引;4、為促進當地新型農業的發展提供導向。
第四部分:案例目前仍面臨的挑戰與未來展望
自身未來發展計劃
市場拓展與養殖規模:土大媽計畫逐步擴大養殖規模,從目前的1.3萬隻雞到後年的十幾萬隻雞。具體目標是今年達到3-5萬隻,明年達到7-8萬隻。市場拓展方面,土大媽正積極談判香港和澳門的客戶,並洽談國內的旅館和餐飲客戶。儘管面臨一些價格壓力,土大媽還是相信能夠找到合適的客戶願意支付溢價。
消費者教育:土大媽計畫投入時間和精力教育消費者,幫助他們辨識真正的放養土雞蛋。現今市面上90%的放養土雞蛋產品都是假冒的。土大媽希望透過聯合產業協會、專家教授等進行打假活動,打擊仿冒品。這些打假行動可能包括召開記者會等,以提高公眾和媒體的關注。
技術與管理提升:為了確保產品品質與提高生產效率,土大媽將持續提升散非籠養技術與管理水準。透過不斷優化養殖流程和管理模式,土大媽希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在這過程中,土大媽也希望能繼續得到專家學者的支持與協助,也需要更多高素質飼養人員的加入。
產業整體發展期望
市場需求與發展前景:土大媽認為,用室內平養和山林放養相結合的模式飼養出來的蛋雞所產的雞蛋有著真實且龐大的市場需求。而且,隨著消費者對優質土雞蛋的需求增加,非籠養產品將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在困難與挑戰方面,土大媽意識到了現在的非籠養蛋市場缺乏規範化管理。因此,土大媽呼籲產業協會和主管機關加強監管,以維護市場秩序。透過行業協會的介入和標準化措施。土大媽認為,非籠養雞蛋市場將經歷一個規範化的階段,有助於消除假冒產品,並提高整個產業的品質和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