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農業

廣東省,簡稱粵,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南部沿海省份,省會為廣州。「廣東」一名起源於漢朝交州刺史部治所廣信縣,取「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之意。農業在廣東經濟中所占比近20-30年重逐漸降低,農業在當地仍占有重要地位,粵西的茂名、湛江為廣東農業的第一、二大市,兩市農業總產值占全省四分之一,陽江、雲浮及梅州農業亦有重要地位。
廣東省的位置
廣東水果資源十分豐富,是中國著名的水果之鄉,廣東作為經濟作物栽培的水果品種有四、五十種之多,主要有柑桔、荔枝、龍眼、柚類、芒果、香蕉、菠蘿等,2004年全省水果面積986.65千公頃,總產量787.85萬噸。按產量分,茂名和湛江和水果出產地,水果年產均在200萬噸左右。
廣東氣候,四季適宜種植蔬菜,蔬菜品種多,也是中國反季節蔬菜的主產地。粵北夏秋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粵東加工型蔬菜生產基地和珠三角出口蔬菜生產基地。粵西地區利用冬季溫暖的氣候條件,以反季節蔬菜種植為主,為中國蔬菜南菜北運的重要組成部分;珠三角地區為出口蔬菜生產基地。
廣東的蔬菜品種主要有菜心、芥蘭、白菜、油菜、生菜、冬瓜、苦瓜、黃瓜、節瓜、蘿蔔、馬鈴薯、番薯、茄子、西紅柿、四季豆、豇豆、蓮藕等,2009年廣東省蔬菜總播種面積為113.8萬公頃,總產量2,567.17萬噸;蔬菜以新鮮蔬菜為主,年出口量70萬噸左右,主要銷往港澳地區、日本、東南亞等地,出產額為19,426萬美元。
廣東省主要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類作物以甘蔗、木薯、花生、水果、茶葉、蠶桑等,每年糧食產量在1200萬噸以上,產出約占全國4.7%的蔬菜、6.5%的水果、5.2%的 肉類和13%的水產品。以2009年為例,廣東省農作物總播種面積有6,714.06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3,807.75萬畝,占播種面積的56.71%;糧食總產量1,314.50萬噸。其中水稻播種面積2,939.55萬畝,占糧食作物的77.20%;稻穀產量1,058.10萬噸,占糧食產量的80.49%。廣東水稻生產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為中國重要的雙季稻產區。
其他主要作物為番薯、玉米等旱糧作物,2009年番薯162.43萬噸,玉米產量71.49萬噸。甘蔗為廣東的大宗經濟作物,以旱地種植為主,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2009年,全省糖蔗種植面積227.85萬畝,總產量1,253.51萬噸。湛江為甘蔗主產區,其播種面積180.38萬畝,占全省的79.2%;產量997萬噸,占全省79.5%。
按種類分分布:
肇慶為柑橘主產地,2009年年產74萬多噸。
茂名和湛江為熱帶水果出產地,香蕉年產均在百萬噸以上;
湛江為菠蘿主產地,年產過50萬噸;
茂名為荔枝和龍眼主產地,荔枝年產均在30萬噸以上,龍眼年產在20萬噸以上。
木薯的三大產區分布於雲浮、湛江和肇慶,2009年,全省木薯產量155.37萬噸,其中三市總產量89.2萬噸,占全省的57.4%。
花生為主要的油料作物,每年分春秋兩造。全省油料作物播種面積745萬畝,產量84.64萬噸;其中花生724萬畝,產量83.63萬噸。
茶葉是廣東傳統的經濟作物和出口商品,以英德紅茶和潮州鳳凰單叢茶最為著名,2010年,茶葉產量5.26萬噸。
按地區分布:
惠州的香蕉、甘蔗、柑橘等水果,馬鈴薯、金針菇和菜心是惠州產量較大的蔬菜產品,惠州市惠東縣的惠東馬鈴薯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惠州市博羅縣的福田菜心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湛江是南菜北運的重要基地,湛江的鳳梨、甘蔗、香蕉、西瓜、火龍果等水果。其中,徐聞縣的徐聞鳳梨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示產品,鳳梨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湛江市是廣東甘蔗的主產區,佔全國甘蔗產量的十分之一,湛江市遂溪縣的火龍果是當地的農業支柱產業。韭菜、南瓜、辣椒等蔬菜在當地運送量較大。
肇慶的砂糖桔、香蕉等水果,馬鈴薯、包菜、辣椒、萵苣等蔬菜。其中,肇慶市四會市的四會砂糖桔是全國地理標示農產品。
河源的甘蔗、桔子等水果;河源的冬瓜、酸菜、毛豆等,其中,河源市紫金縣的紫金春甜桔是該縣主要產業之一,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梅州的蘑菇、金柚、臍橙,其中梅州市梅縣區的梅縣金柚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平遠縣被稱為廣東省唯一的「臍橙之鄉」。
韶關的貢柑、甘蔗、竹筍、芋頭、馬蹄等等水果,其中,韶關市仁化縣的丹霞貢柑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仁化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貢柑產區。其中,韶關市樂昌北鄉被譽為「中國馬蹄之鄉」。
陽江的馬水桔、車厘茄等水果,其中,馬水桔是中國國家地理標示產品。陽江的馬鈴薯、毛豆、辣椒、番薯等蔬菜運送量較大。
雲浮的砂糖桔,雲浮市鬱南縣的鬱南無核砂糖桔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東莞的香蕉;佛山的年桔、冬瓜、馬鈴薯;江門的檸檬、馬鈴薯、金針菇、南瓜;揭陽的橄欖、冬瓜、菇類、蕃薯;茂名的聖女果、砂糖桔、四季豆、毛豆、辣椒;果香龍、砂糖桔、果袤、果袤的果仁魚、果滿果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