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林昌記產品由於工場搬遷,將暫停供應,直至另行通告

介紹朋友幫襯我們,新用戶享 $200 迎新獎賞,推薦人都有$200!分享連結給朋友,馬上獲得獎賞。

AlipayHK網購優惠部落每日高達$100禮券! 網上消費只限特約商戶,詳情點擊

《餸您健康》古洞南農業園簡介

農業園第一期


農業園的概要


農業園原本的一個功能是安置新界東北的農民,包括粉嶺、上水、古洞地區的農戶。農業園將設於新界古洞南,可提供約80公頃農地,並分兩期發展,⾸先以較⼩規模開展,務求盡快先開放部分地⽅供農⼾使⽤,以及作為先導試點,累積經驗以助推進及優化整個農業園的設計及發展。

此外,政府建立農業園,希望協助提升本港農業的整體⽣產⼒。

農業園是新農業政策其中⼀項主要措施,協助培育農業科技和管理現代化農場的知識,⿎勵農業現代化,農業園除了會盡量保留現時區內⼟地作農業⽤途外,亦會復耕約 50公頃現時休耕的農地。園內的農地會因應地形、農務類型的運作要求等,⼤致劃分作傳統耕種、現代化耕作模式及有機耕種。農業園有現代化耕作設備幫農戶提升生產力,有配套設施方便農友照顧農田,租金亦相宜。

受到質疑的農業園


政府發展這個農業園,一直受到很多質疑,例如,原來的蕉徑,是一個五十年代就是新界最活躍最多出產的農業區,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農業生產區,需要不止一代人的耕耘,除了辛勤,還得看當地天然的和人為的農業資源。此外,農業園在規劃上,未能考慮到蕉徑的天然資源和人文歷史,破壞香港農業耕住合一的運作,難免會導致農民生產成本急劇上漲,遷走大量原本的農地及農戶,早被批評為與香港原有的農業生態相違背。

蕉徑有最獨特的地理環境,農區佈滿四通八達的鄉郊小路,小路傍總有流水,流水進入一塊田,繞幾個灣又流入另一塊田,走到哪裏都是水中倒影。因為蕉徑的南面有大刀刃山脈和西面的雞公嶺山脈,源源不絕的山水流經蕉徑,再轉入雙魚河進入塱原濕地。山水由山邊的農地沿地勢高低一塊田一塊田地往下流,農民自發維繫山水灌溉系統,幾十年來山水滋潤蕉徑每一吋土地,養活了整個農區。

農業園的第一期


第一期已於2022年年底開始投入運作。港府標榜農業園不同類型的農務作業模式,包括傳統耕種、有機耕種和現代化耕作模式,耗資達7.7億建農業園。農業園的第一期在2022年年底分階段啓用,提供6公頃的農地,以及4.8公頃的基礎建設,包括道路、灌溉、基本留宿和農耕貯物設施。政府期望第一期工程完成後每年可以生產340公噸蔬菜。


農業園第一期



農業園知多啲 (資訊來自漁護署)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Keine Fotobeschreibung verfügbar.

Keine Fotobeschreibung verfügbar.


農業園第⼆期


農業園隨着第一期計劃落成,規模大8倍的第二期於2023年頭開始陸續收地。

就著推展農業園第⼀期所累積的經驗,政府會接著開展第⼆期的⼯作,包括審視其具體範圍,並就相關基建配套(包括道路和⾏⼈路、主要灌溉系統、堆肥設施、永久性的基本留宿和農耕貯物設施、訪客中⼼暨管理辦公室等)提出具體的建議。第⼆期的實際範圍及農地的具體劃分等細節有待顧問在完成研究後作出建議。政府會適時就第⼆期計劃進⾏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