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炎炎夏天,我們消費者喜愛的瓜菜,例如青瓜、節瓜、番石榴、老黃瓜以及翠玉瓜,偶爾間會被發現,裏面已經爛心,甚至長出幼蟲,顧客除了即時感到觸目驚心,於是怪責我們這些經營有機蔬菜及低加工食物小店,埋沒良心、貨不對辦,甚至乎講出黑心說話,打算驚動執法人員,甚至投訴海關,特別是一些非土生土長的新香港人,他們有些真的無所不用其極,無非希望獲得消費者被尊重。通常,我們都已有壞包換,或者賠償處理,也感到他們目的無非如此。

 

果蠅寶寶孵化

 

然而,我們先不探討人性,或者人與人之間相處交往。假如,要扼殺我們這些小店,他們的確可以合理合法作出申訴,這是他們消費者的權利。

 

香港由於這十幾年間,我們是全世界包括大陸蔬菜水果自由進出的天堂,全世界的水果每日頻繁的進出本港,而本港也有全世界最大的水果批發市場稱呼,結果一切病毒、害蟲也是這樣容易進出,因而導致,本地有機農場面對一個他們沉重的天敵,就是“果實蠅”產卵,因為,就是每每有機種植的水果,無農藥栽培,外表有時很難以肉眼判斷,經夏日高溫運輸後,果蠅寶寶孵化。好多時都是到了消費者手裏,三天至五天時間,他們就會長出來。

 

不過作為消費者的尊貴的您,知不知道,在市場上買到的蔬菜和水果大部份都是經過化學處理?

 

輻射越來越多地用於出口之前對水果進行消毒
 
 
大家不妨走去一田超市,看見每年12月至3月份,為什麼日本或韓國進口的士多啤梨,完全不用保鮮,甚至乎不需要放雪櫃,放在密實的包裝,井井有條,不會有絲毫受傷,或局壞了?有機蔬菜可以放在密封的膠袋,整天10個鐘頭,完全不會出水?真的可以嗎?
 
部份的蔬菜和水果,在收成後,首先會去到中央加工廠,常用處理蔬果殺菌方法包括用化學藥品熏蒸,例如二氧化硫 (可能留下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殘留物) 或熱處理 (可能會改變口味和質地)。此外,也會使用低劑量伽馬射線,電子束或X射線進行輻照,這種技術的好處是可以處理大量食品,而不會降低質量。
 
食品輻射照射(Food irradiation)屬於「冷殺菌」技術的其中一種,自1964年發展至今其實早有50多年的歷史。其原理是透過如X射線、γ射線或電子游離輻射照射食品,使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害蟲DNA結構遭受輻射能量破壞,進而使其無法再行繁殖而達到殺蟲滅菌、防腐保鮮的效果,或進一步透過破壞生物體中之酵素等抑制植物採收後的發芽情形。
 
不過,如果在水果上加上標籤「Radiated for freshness」 (為新鮮而輻射),到底會不會令消費者感到恐慌?
 
照片:D。Calma /國際原子能機構


 

假如真的這樣寫出來,可能會引起消費者一些注意,但該標籤已保證越南每年向美國出口價值2000萬美元。在高產量農產品貿易中,使用輻照對水果進行除蟲害越來越受到關注,越南在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幫助下,現在計劃擴大服務範圍競爭其他市場。

 

會影響健康嗎?

 
其實這個和微波爐煮過的東西有沒有輻射殘留這個課題一樣,目前科學上的見解,以及消費者所擔心,都是同一個課題。
 
曾聽過有專家這樣比喻:吃核輻射食品,就像把著火的食物吃到嘴裡,而且它到了肚子裡還在燃燒;而輻照食品,則像精心烤好的番薯,可以安心享用。
 
首先,「輻射照射的食品」,跟「輻射污染的食品」,並不是完全相同!不過,不一樣,又不等於沒有影響。
 
一般常說的「輻射污染食品」,是透過外洩的放射性元素沉降於食物表面,或隨著空氣、雨水進入土壤及水源進一步污染農作物及攝食的動物體,進入我們的食物鏈而導致健康危害。,影響人體健康的主要是放射性碘(碘-131)及放射性銫(銫-134和銫-137)其會破壞人體細胞和DNA,最後導致癌變。
 
而「輻照食品」接受的是游離輻射(鈷-60或銫-137)的「能量」而非放射性物質。此外,在一般法規制定的照射條件下,其能量強度也相對較弱,且食物並非直接接觸輻射源,故在照射後的食品不具有「放射性殘留」。
 
天然及人工核種類,多數用於醫學診斷、核子工業應用上
 
 
一般市面上常見的進口食品檢驗費用
一般市面上常見的進口食品檢驗項目與收費(台灣SGS,價格為新台幣)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研究顯示,如以平均劑量低於60千戈瑞的鈷-60或銫-137伽馬射綫、10兆電子伏特的電子束或能量低於5兆電子伏特電子束產生的X射綫照射食物,人類食用這些輻照食物,所引致的本底輻射量上升幅度很微,可以說是近乎零。
 
 

輻射安全 vs 微生物安全 vs 毒理學安全

 
在食物安全中心的研究文件揭露,在輻照過程中,食物按設定速度通過輻照區,藉以控制食物吸收的能量或輻射劑量。在控制的環境下,食物不會直接接觸輻射源。不過在一些研究顯示,碎牛肉或牛肉碎屑經7.5兆電子伏特電子產生的X射綫照射後,能檢測到感生放射性 (報告上雖然亦解說對人類來說食用風險也是極低)。
 
食品法典委員會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實驗結果,訂定食物的最高輻射吸收劑量不得超過10千戈瑞 (㏉) (戈雷(英語:Gray,縮寫符號:Gy,中國大陸譯作「戈瑞」,台灣譯作「戈雷」;亦有譯作「格雷」),簡稱「戈」,是一個國際單位制導出單位,是物理量「電離輻射能量吸收劑量」的標準單位。主要應用在醫學領域,描述放射線療法以及核醫學中使用的輻射劑量。),並把機械源產生的X射綫和電子的最高能量水平分別定為5兆電子伏特和10兆電子伏特,訂出這個限量水平的原因之一是避免輻照食物產生感生放射性。
 
另一個課題是微生物安全,由於多年前已發現電離輻射能誘發突變,所以輻射突變的問題備受關注。實驗顯示,培養菌經多輪輻照後,能誘發耐輻射微生物羣的出現。細菌及其他微生物發生突變後,目前,科學研究未能確定新細菌其毒性或致病性可能較母菌強或弱,也可能與母菌相若。所以,輻照食物理論上可能會引致新致病菌的產生。
 
最後在毒理學上,一直以來,我們是依靠以動物進行毒性研究 (包括大鼠、小鼠、狗、鵪鶉、倉鼠、雞、豬和猴子)進食作餵飼測試,。以輻照劑量介乎25至50千戈瑞 (遠高於輻照人類膳食所用的劑量)的食物餵飼數代實驗動物,這些動物的身體並沒有因進食輻照食物而出現基因突變、畸型及腫瘤等毛病。雖然國際原子能機構在1980年作出結論,用低於10千戈瑞 (㏉) 以下劑量輻照處理的任何食品,不會引起毒理學上的危害。
 
然而,在人體進行的試驗相對較少,而相關研究大部分都是由美國軍方進行。這些臨床研究對受試者的心臟、血液和肝腎功能作出評估,這些研究全屬短期性質。在試驗進行後一年內,並無發現受試者有任何臨床異常情況。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人體膳食試驗在一九七五年進行,15名營養不良的印度兒童接受試驗,食用含輻照小麥(劑量為0.75千戈瑞)的食物。在試驗期間,發現受試兒童的多倍性頻率和異常細胞數量增加,而在他們停止食用輻照膳食後,異常細胞便回復到基礎水平。有關研究報告的作者認為上述情況是由於食用輻照食物所致。不過,如果我們仔細閱讀報告內容,就會知道有關研究所計算的,只是每組五名兒童每人體內的100個細胞。基於這樣少的樣本數目,不足以作出結論。
 
此外,亦有人指出,食物會否致癌通常需時數十年才能證實,現時所有動物研究都為期太短,不足以揭示輻照食物的致癌性。
 
 

輻射照射食物會產生致癌物質 2-烷基環丁酮

 
再看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文獻,文獻指出在輻照過程中,輻射會令含脂肪食物的三酸甘油酯分解,產生一組分子,即2-烷基環丁酮。52 目前發現,2-烷基環丁酮只於經輻照的含脂肪食物中存在,以其他食物加工方式處理的非輻照食物則檢測不到。因此,這種化合物被視為輻照食物的獨有物質。這一點證明只於含脂肪的輻照食物中出現的2-烷基環丁酮,可能會令注射化學致癌物質的動物較易患上結腸癌,但亦顯示單純2-烷基環丁酮不會引發結腸癌。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所用的2-烷基環丁酮劑量,遠高於一個人從日常含輻照食物的膳食中攝取的2-烷基環丁酮的分量。
 
 
 
 

總結

 
不過,為安全,無可否認,消費者仍然鍾情於沒有經過食品輻射照射的食物,特別是本地生產、由本地農場所種植的有機蔬果,因為肯定本地沒有引入這一類設施來處理供應本港市場的食物,那麼作為消費者的你,又怎樣選擇呢?
 
過去,食物安全中心一直要攜本港的進口商及零售商需要但凡在市場銷售的食物,需要先經過食物品質檢測,一般廠商都只有驗SGS,而政府要求這個把關,形同於是一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很多從事食物生產的老闆就會知道,SGS的檢驗項目超過上幾百種,一般品牌頂多只針對政府要求作檢驗只是幾十樣,但其實這樣還不夠
,不僅要依照產品做全面檢驗,像公司全系列產品,通通做超過900項的品質檢驗,這樣有可能嗎?
 
不僅如此,更特別針對嬰幼兒法規(香港有只針對嬰幼兒配方產品和食品規例的相關規管嬰兒配方產品)做自主做檢測,我相信幾乎沒有。嬰幼兒法規? 跟成人不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因為嬰兒身體體積,和成人是完全不一樣,到底食物安全,真的有沒有真相?最後,如果你在我們的食物及水果中發現了果蠅蟲卵,你的見解又會怎樣?生產者有何去何從?
 
 
參考資料
 
  1.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 - 輻照食物的安全性
  2. 輻照食品是什麼?跟輻射污染食品有什麼不一樣? (食力 FoodNEXT)
  3. 核輻射污染食品 VS 輻照食品,傻傻分不清-SGS
  4. 進口食品檢驗費用要多少?檢驗流程、方式 完整公開 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