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林昌記產品由於工場搬遷,將暫停供應,直至另行通告

介紹朋友幫襯我們,新用戶享 $200 迎新獎賞,推薦人都有$200!分享連結給朋友,馬上獲得獎賞。

AlipayHK網購優惠部落每日高達$100禮券! 網上消費只限特約商戶,詳情點擊

食品輻射照射 vs 果蠅?那一個對你更加不安全

"科技的進展帶動了許多技術上的更新利用,而民眾擔心輻射污染食品的同時,也應對輻射照射食品有所瞭解,瞭解全貌別先讓恐懼遮蔽你的理智,而同時消費者也需食物的知情權!"

如果在水果上加上標籤「Radiate for freshness」 (為新鮮而輻射),到底會不會令消費者感到恐慌?

照片:D。Calma /國際原子能機構

假如真的這樣寫出來,可能會引起消費者一些注意,但該標籤已保證越南每年向美國出口價值2000萬美元。在高產量農產品貿易中,使用輻照對水果進行除蟲害越來越受到關注,越南在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幫助下,現在計劃擴大服務範圍競爭其他市場。

雖然,各地政府也規定,經輻射照射後之食品在包裝上應顯著標示「輻射照射處理標章」(如下圖),供民眾清楚辨別。

  
Radura 符號,用於表明食品已經過電離輻射處理(美國 FDA 版本及國際版)

食品輻照已經用於消毒和延長諸如在超市裡,在荷蘭,銷售輻照蘑菇的標誌隨處可見,上面介紹了該過程以及處理過的產品的優勢。香料,香草和蔬菜調味料等商品的也是或經過食品輻照來延長貨架壽命。如果不對產品進行處理,則有害生物會滯留在農產品中,並透過貿易在國外搭便車,當它們在目的地國家繁殖和傳播時,可能會損害當地的糧食生產和環境。它們使用低水平的輻射來殺死可能破壞食物的微生物,例如細菌或真菌。低水平的輻射也會阻止昆蟲繁殖。

早前,某一個國家的農產部長曾經說說,使用食物輻照是因為這項技術可以減少食物損失,並促進農產品出口。經常使用這些食物,包括芒果,火龍果和荔枝等,主要銷往美國,以及新鮮和冷凍的蝦和牡蠣。外國曾經因為,在新鮮水果和蔬菜中檢測到地中海果蠅會導致立即實施進口禁令,並對出口國造成毀滅性的後果。


你知不知道,在市場上買到的水果都是經過化學處理?

輻射越來越多地用於出口之前對水果進行消毒

常用處理蔬果殺菌方法包括用化學藥品熏蒸,例如二氧化硫 (可能留下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殘留物) 或熱處理 (可能會改變口味和質地)。此外,也會使用低劑量伽馬射線,電子束(電子束)或X射線進行輻照,這種技術的好處是可以處理大量食品,而不會降低質量。

食品輻射照射(Food irradiation)屬於「冷殺菌」技術的其中一種,自1964年發展至今其實早有50多年的歷史。其原理是透過如X射線、γ射線或電子游離輻射照射食品,使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害蟲DNA結構遭受輻射能量破壞,進而使其無法再行繁殖而達到殺蟲滅菌、防腐保鮮的效果,或進一步透過破壞生物體中之酵素等抑制植物採收後的發芽情形。

例如印度,泰國和越南,正在使用食品輻照,以及諸如美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家,這些國家依靠這種方法來確保進口產品的安全。

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支持下,當地的專家於1990年代後期開始研究食物輻照,目前伽馬射線是最常用的,每小時可以處理大約1噸水果。越南及泰國每週平均使用伽瑪射線和X射線輻照200噸新鮮出口水果。


正確使用輻射照射食品 有效幫助農產品防疫


其實,只要正確使用,輻射能有其正面用途,隨著國際貿易盛行,「輻射照射」也成為農產品防疫工作的一項有效解決工具,避免了許多有害微生物的跨國傳播。與一般常見的高溫殺菌方式相比,也因較能保留食品原有的營養成分,且可減少化學防腐藥劑使用、穿透力強不受產品包裝限制、耗能低等因素,而在國際間的農產品、食品貿易的加工中被各國廣泛利用。

台灣會對於食品輻射照射會否殘留輻射之宣導說明影片。(影片來源:台灣行政院原子核能會)


該怎麼知道哪些食品用過輻射照射處理呢?

輻射處理最常用的蔬果,包括蘑菇、馬鈴薯、番薯、洋蔥、大蒜、生薑,以及東南亞熱帶出產的水果(芒果、龍眼、火龍果、荔枝及百香果)等,便可依規定照射輻射使之在收成後可能發生的發芽情形被抑制,而部分乾燥或脫水的調味用植物(包括香草、種子、香辛料、茶、蔬菜調味料)亦可透過適當的食品輻射照射達到防治蟲害及殺菌的效果。此外,在冷凍畜肉、冷藏禽肉、豆類、穀類等食品中亦有相關的限用規定。而目前市售的許多進口大蒜、馬鈴薯產品中也多以輻射照射技術來避免發芽情形。


由於人們對 Radura 的看法常常與對輻射的解讀交織在一起。由於公眾的負面看法、一些消費者團體表達的擔憂以及許多食品生產商的猶豫,美國部份州尚未廣泛採用食品輻照。另一邊廂,食品輻照的支持者對於使用國際警告標誌來表示輻射危害或生物危害的提議感到沮喪,因為消費者有顧慮。

歐洲共同體(歐盟)於是就索性不提供 Radura 標識的使用,而是完全依賴成員國各自語言的適當短語進行標記,輻照成分必須進行標記,也要求直至最終產品中所含的最後一個成份也需要;餐廳食品也必須依照同樣的規定進行標示標註。然而,我們香港從來沒有見到相關標記,更不用說出現過Radura 標識

作為美國批准的一部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自 1986 年起要求輻照食品必須在標籤上註明「用輻射處理」或「經輻照處理」以及 Radura。在美國,輻照標籤要求僅適用於商店出售的食品。例如,輻照香料或新鮮士多啤梨應貼上標籤。輻照標籤不適用於餐廳食品或加工食品。(註:根據 FDA 規定,強制使用的 Radura 標誌與食品法典版本的設計略有不同。)

irradiated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事實上,消費者認為,此類要求對於關注食品輻照的消費者來說是有用的資訊。


會影響健康嗎?


其實這個命題,和微波爐煮過的東西有沒有輻射殘留這個課題一樣,目前科學上的見解,以及消費者所擔心,都是同一個課題。

曾聽過有專家這樣比喻:吃核輻射食品,就像把著火的食物吃到嘴裡,而且它到了肚子裡還在燃燒;而輻照食品,則像精心烤好的番薯,可以安心享用。

首先,「輻射照射的食品」,跟「輻射污染的食品」,並不是完全相同!

一般常說的「輻射污染食品」,是透過外洩的放射性元素沉降於食物表面,或隨著空氣、雨水進入土壤及水源進一步污染農作物及攝食的動物體,進入我們的食物鏈而導致健康危害。,影響人體健康的主要是放射性碘(碘-131)及放射性銫(銫-134和銫-137)其會破壞人體細胞和DNA,最後導致癌變。

而「輻照食品」接受的是游離輻射(鈷-60或銫-137)的「能量」而非放射性物質。此外,在一般法規制定的照射條件下,其能量強度也相對較弱,且食物並非直接接觸輻射源,故在照射後的食品是不具有「放射性殘留」。

天然及人工核種類,多數用於醫學診斷、核子工業應用上
放射性物質半衰期、生成來源,及對人體的危害


一般市面上常見的進口食品檢驗費用
一般市面上常見的進口食品檢驗項目與收費(台灣SGS,價格為新台幣)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研究顯示,如以平均劑量低於60千戈瑞的鈷-60或銫-137伽馬射綫、10兆電子伏特的電子束或能量低於5兆電子伏特電子束產生的X射綫照射食物,人類食用這些輻照食物,所引致的本底輻射量上升幅度很微,可以說是近乎零。


輻射安全 vs 微生物安全 vs 毒理學安全


在食物安全中心的研究文件揭露,在輻照過程中,食物按設定速度通過輻照區,藉以控制食物吸收的能量或輻射劑量。在控制的環境下,食物不會直接接觸輻射源。不過在一些研究顯示,碎牛肉或牛肉碎屑經7.5兆電子伏特電子產生的X射綫照射後,能檢測到感生放射性 (報告上雖然亦解說對人類來說食用風險也是極低)。

食品法典委員會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實驗結果,訂定食物的最高輻射吸收劑量不得超過10千戈瑞 (㏉) (戈雷(英語:Gray,縮寫符號:Gy,中國大陸譯作「戈瑞」,台灣譯作「戈雷」;亦有譯作「格雷」),簡稱「戈」,是一個國際單位制導出單位,是物理量「電離輻射能量吸收劑量」的標準單位。主要應用在醫學領域,描述放射線療法以及核醫學中使用的輻射劑量。),並把機械源產生的X射綫和電子的最高能量水平分別定為5兆電子伏特和10兆電子伏特,訂出這個限量水平的原因之一是避免輻照食物產生感生放射性。

另一個課題是微生物安全,由於多年前已發現電離輻射能誘發突變,所以輻射突變的問題備受關注。實驗顯示,培養菌經多輪輻照後,能誘發耐輻射微生物羣的出現。細菌及其他微生物發生突變後,目前,科學研究未能確定新細菌其毒性或致病性可能較母菌強或弱,也可能與母菌相若。雖然輻照食物理論上可能會引致新致病菌的產生。

最後在毒理學,一直以來,我們是依靠以動物進行毒性研究 (包括大鼠、小鼠、狗、鵪鶉、倉鼠、雞、豬和猴子)進食作餵飼測試,。以輻照劑量介乎25至50千戈瑞 (遠高於輻照人類膳食所用的劑量)的食物餵飼數代實驗動物,這些動物的身體並沒有因進食輻照食物而出現基因突變、畸型及腫瘤等毛病。雖然國際原子能機構在1980年作出結論,用低於10千戈瑞 (㏉) 以下劑量輻照處理的任何食品,不會引起毒理學上的危害。

然而,在人體進行的試驗相對較少,而相關研究大部分都是由美國軍方進行。這些臨床研究對受試者的心臟、血液和肝腎功能作出評估,這些研究全屬短期性質。在試驗進行後一年內,並無發現受試者有任何臨床異常情況。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人體膳食試驗在一九七五年進行,15名營養不良的印度兒童接受試驗,食用含輻照小麥(劑量為0.75千戈瑞)的食物。在試驗期間,發現受試兒童的多倍性頻率和異常細胞數量增加,而在他們停止食用輻照膳食後,異常細胞便回復到基礎水平。有關研究報告的作者認為上述情況是由於食用輻照食物所致。不過,如果我們仔細閱讀報告內容,就會知道有關研究所計算的,只是每組五名兒童每人體內的100個細胞。基於這樣少的樣本數目,不足以作出結論。

此外,亦有人指出,食物會否致癌通常需時數十年才能證實,現時所有動物研究都為期太短,不足以揭示輻照食物的致癌性。


輻射照射食物會產生致癌物質 2-烷基環丁酮


根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文獻,在輻照過程中,輻射會令含脂肪食物的三酸甘油酯分解,產生一組分子,即2-烷基環丁酮。52 目前發現,2-烷基環丁酮只於經輻照的含脂肪食物中存在,以其他食物加工方式處理的非輻照食物則檢測不到。因此,這種化合物被視為輻照食物的獨有物質。這一點證明只於含脂肪的輻照食物中出現的2-烷基環丁酮,可能會令注射化學致癌物質的動物較易患上結腸癌,但亦顯示單純2-烷基環丁酮不會引發結腸癌。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所用的2-烷基環丁酮劑量,遠高於一個人從日常含輻照食物的膳食中攝取的2-烷基環丁酮的分量。


總結


不過,為安全,無可否認,消費者仍然鍾情於沒有經過食品輻射照射的食物,特別是本地生產、由本地農場所種植的有機蔬果,因為肯定本地沒有引入這一類設施來處理供應本港市場的食物,那麼作為消費者的你,又怎樣選擇呢?

過去,食物安全中心一直要要求本港的進口商及零售商需要但凡在市場銷售的食物,需要先經過食物品質檢測,一般廠商都只有驗SGS,而政府要求這個把關,形同於是一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很多從事食物生產的老闆就會知道,SGS的檢驗項目超過上幾百種,一般品牌頂多只針對政府要求作檢驗只是幾十樣,但其實這樣還不夠
,不僅要依照產品做全面檢驗,像公司全系列產品,通通做超過900項的品質檢驗,這樣有可能嗎?

不僅如此,更特別針對嬰幼兒法規(香港有只針對嬰幼兒配方產品和食品規例的相關規管嬰兒配方產品)做自主做檢測,我相信幾乎沒有。嬰幼兒法規? 跟成人不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因為嬰兒身體體積,和成人是完全不一樣,到底食物安全,真的有沒有真相?最後,如果你在我們的食物及水果中發現了果蠅蟲卵,你的見解又會怎樣?生產者有何去何從?


參考資料

  1.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 - 輻照食物的安全性
  2. 輻照食品是什麼?跟輻射污染食品有什麼不一樣? (食力 FoodNEXT)
  3. 核輻射污染食品 VS 輻照食品,傻傻分不清-SGS
  4. 進口食品檢驗費用要多少?檢驗流程、方式 完整公開 SIS